7月20日,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顧宗勤在山東濟南召開的2022年中國甲醇產業大會指出,由于甲醇產品的特殊屬性,既是應用廣泛的基礎化學原料,又是重要的能源產品,因此影響行業發展因素多,多種矛盾相互交織,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互相發力,行業發展面臨的環境嚴峻復雜。
國際環境方面,顧宗勤分析認為,一是國際能源價格波動。二是國際甲醇市場變化。
2021年8月以來,在供給緊缺和需求旺盛的雙重作用下,全球天然氣價格一路飆升,進而出現煤炭、石油供應緊張,并導致天然氣、煤炭、原油價格連創新高。進入2022年,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布倫特(Brent)原油價格近七年來首次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歐洲天然氣價格也出現歷史新高。俄烏沖突以來,以地緣政治為主要助推力量下的國際能源價格進一步上漲,給國際能源市場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
從產業鏈角度分析,石油和天然氣對甲醇行業的影響主要源自于原料供給端。石油路線化學品、油品與國內煤經甲醇制化學品、甲醇燃料之間,存在相互替代的競爭關系。未來國際石油供需博弈依然存在,對甲醇行業的影響在所難免。
天然氣方面,全球能源清潔化的持續推進和世界經濟的快速增長將拉升天然氣的需求,進而影響國際氣頭甲醇產品價格及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也將會影響國內市場的供需平衡。
顧宗勤指出,俄烏地緣政治事件成為影響國際市場的主導因素之一,并引發連鎖性貿易流向變化,其中歐洲將最為明顯。短期來看,歐洲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未見放松跡象,俄羅斯出口到歐洲的甲醇或將受阻而發生流向變化。對歐洲自身而言,天然氣價格即便有所回落但仍是高位水平,若高價持續將會進一步擠壓歐洲天然氣制甲醇工廠利潤,進而影響裝置開工負荷,造成需求缺口擴大。
歐洲甲醇均價一直以來處于全球偏高水平,美洲、中東等地區甲醇貨物逐利而動也將更為顯著。若歐美對伊朗的制裁有所放松,伊朗甲醇也可能流向歐洲。關于新建裝置,今年預計可實現投產的裝置十分有限,國際新增供應有限。當然我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甲醇市場,進口甲醇數量大概率仍將保持高位。
國內環境方面,顧宗勤介紹說,一是雙碳目標引領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二是煤價高位運行或成為常態。
自我國提出雙碳目標以來,國家和各地政府陸續發布相關政策,管控措施相繼落地,特別是在能耗控制方面要求非常嚴格。今年2月份,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印發《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文件要求到2025年,煤制甲醇行業達到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比例達到30%,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清零。
然而,去年年底發改委等五部門印發的《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中,關于煤制甲醇的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遠遠高于現行國標。以采用煙煤為原料的甲醇生產為例,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現有產能中未達到基準水平的有26.5%,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僅有12%,與國家要求的目標之間還有很大的距離。單單就能耗下降這一項任務,對行業而言將是巨大的挑戰。
顧宗勤指出,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要“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甲醇行業面臨嚴峻的綠色低碳發展任務。同時也要看到,在我國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過程中,雙碳路徑逐漸清晰。
顧宗勤介紹說,2021年以來,受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傳導,同時由于國內原煤產量增速低于下游需求增速,煤炭供需處于緊平衡狀態,煤炭價格整體呈上升趨勢,并于2021年10月達到歷史最高。隨著調控政策發力和煤炭供給的增長,價格有所回落,但目前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
據統計,7月初氣化煙煤到廠價在1350元/噸左右。在雙碳目標引領下,近幾年全國新批煤礦項目大幅減少。去年以來,因煤炭價格上漲,國家又核增產能約2.2億噸,但這批核增產能屬于特殊時期特事特辦,同時考慮到政策的延續性,其釋放產量的空間尚不確定。而全國電力需求增長仍有潛力,當前新能源裝機增長及出力表現難以滿足,火電需求仍保持增長。同時,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印發的《煤炭工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中提出,到“十四五”末,國內煤炭產量控制在41億噸左右,全國煤炭消費量在42億噸左右,年均消費增長1%左右。綜合來看,煤炭供應偏緊的情況下,煤炭價格將大概率在高位運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