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獲悉,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周雍進研究員團隊在甲醇生物轉化研究方向取得了新突破。研究團隊以甲醇酵母為細胞催化劑,通過結合適應性進化和理性代謝工程改造,實現了甲醇生物轉化高效合成脂肪酸衍生物,為甲醇生物轉化以及二氧化碳高值化轉化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甲醇是理想的可再生原料,其能量密度較高、來源廣泛。脂肪酸衍生物是一類含氧量低、能量密度高、富含碳氫元素的天然可再生資源,是液體生物燃料、油脂化工品、食品和材料等生產的基礎原料。傳統動植物油脂產量有限,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亟待發展油脂生產新技術。甲醇生物轉化可建立不依賴于耕地的脂肪酸供給路線,但是由于微生物細胞中甲醇代謝復雜,難以實現其高效定向轉化。
周雍進介紹,研究團隊此前在改造以漢遜酵母合成脂肪酸過程中,發現工程菌株在甲醇中無法生長。隨后,研究團隊對菌株進行實驗室適應性馴化,獲得的菌株能夠在甲醇中正常生長且可高效生產脂肪酸。多組學技術鑒定發現,雙敲除菌株的兩個關鍵基因LPL1和IZH3,可以顯著緩解甲醇代謝壓力。脂質組學分析發現,產脂肪酸菌株磷脂的合成受阻,影響過氧化物酶體膜完整性,導致關鍵有毒中間體甲醛泄漏,引起細胞壞死?;谏鲜霭l現,研究團隊在轉錄組學指導下,重排了細胞內全局代謝,強化了前體乙酰輔酶A和輔因子NADPH的供給,使漢遜酵母以甲醇為唯一碳源合成了脂肪酸,產量為15.9克/升。
研究團隊在畢赤酵母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畢赤酵母在甲醇代謝過程中,甲醛的積累同樣影響甲醇生物轉化效率。他們通過優化細胞中心代謝與輔因子再生過程、強化甲醇代謝路徑,大幅減少了甲醛積累,提高了脂肪酸產量,達到23.4克/升。研究團隊還采用代謝切換的策略,快速將脂肪酸生產菌株改造為脂肪醇細胞工廠,簡化了菌株構建過程,實現脂肪醇產量達2.0g克/升。
上述研究工作已發表于《自然-代謝》以及《美國科學院院刊》。韓國慶熙大學生物化工學者Eun-Yeol Lee教授認為,該項研究強化了甲醇耐受性,實現了甲醇高效轉化合成脂肪酸,將為未來油脂化學品和生物燃料供應提供潛在供應路線。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校長譚天偉指出,該研究將甲醇轉化成脂肪酸衍生物,是推動二氧化碳轉化利用的“橋梁與紐帶”。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副校長元英進指出,該研究將生物煉制底物譜從傳統的糖類原料拓展到可再生原料甲醇,是合成生物學使能技術的成功應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