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多種商品交易中心(DMCC)日前發布《貿易的未來2022》報告。這份以“多邊主義新時代下的全球貿易”為題的報告指出,全球貿易在2021年創下28.5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隨著以區域化、服務貿易、創新和可持續貿易主導的多邊主義新時代的來臨,預計今后數年世界經濟雖將有所放緩,但全球貿易仍將穩步增長。
與2021年相比,2022年的貿易增長或將放緩。盡管存在諸如烏克蘭危機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但總體而言仍可保持樂觀,如因受疫情壓抑的消費需求已經逐步釋放并開始推動商品貿易,服務貿易也將回暖反彈。
DMCC執行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艾哈邁德·本·蘇萊伊姆表示,“在2021年全球貿易額刷新紀錄之后,預計2022年的貿易增長仍維持強勁,雖然增速會略為放緩。推動增長的因素除了市場需求逐步擺脫疫情的陰霾,也因為有一些支持跨境貿易今后發展的長期變化,這包括區域主義的抬頭、服務貿易的增長、創新和氣候政策等?!?/span>
他強調,“推動全球貿易的未來發展和建設更能抵御危機的經濟體系有一個相同的工作重點,就是以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態勢,為基礎設施和貿易融資的軟肋提供資金。我們要縮小各國、各區域之間的數字化鴻溝,從而把全球貿易的好處與所有人分享?!?/span>
“新多邊主義”顯形
今后十年,地緣政治將一如既往大幅塑造貿易活動的格局,其驅動因素包括區域主義、雙邊貿易和全球投資流向的新發展?;诿褡逯髁x,而非保護主義的貿易政策將繼續占主導地位。此外,新多邊主義將會逐漸抬升,進而帶動嶄新行業的跨境貿易,其中即包括數字化與可持續發展領域。
雙邊、區域和多方貿易協定正在增加。在阿聯酋,政府的目標是與主要貿易伙伴簽署27項雙邊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議,其中8項將在今年達成,以促進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在其他地區,中國和英國也積極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其能夠為貿易和雙邊投資提供機會。
在新的貿易格局下,跨境投資和貿易將越來越趨向市場導向而非效率導向。貿易自由化和數字化轉型之間的交疊將繼續成為決定性關口,建立兼容且可連接的網絡將至關重要。
包括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在內的虛擬資產的發展將重塑全球金融、貿易和投資。創新技術將繼續在全球范圍提高生產力、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增長加速。貿易和技術將在2022年及以后繼續尋求協同效應。
DMCC首席運營官費亞爾·艾哈邁迪表示,“強勁的全球貿易將通過為各國提供商品和服務,在今年及以后協助建立更為強韌、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穩步增長的全球經濟。全球價值鏈重組將繼續成為貿易正?;?、重振全球增長和跨境貿易復蘇的源泉,促進經濟多元化,減少各國對有限數量的進口商、出口商和行業的依賴?!?/span>
塑造未來貿易
DMCC這份報告所進行的研究表明,多邊主義的新時代將由全球經濟的三個關鍵性轉變塑造。
首先,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貿易期間,多個國家就已經體會到保護主義所帶來的成本,隨著各國對支持保護主義所帶來的成本更為敏感,它們會轉向消除貿易壁壘。
其次,通貨膨脹將繼續攀升,央行將進一步推行收緊政策以應對物價上漲。這使全球借貸成本更高,將降低進口需求,減弱出口競爭力。
最后,全球貿易還將受到氣候危機的影響,這同時會帶來經濟沖擊和機遇。政府可能需要出手干預以控制潛在的經濟損失,但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對可持續性商品的需求將增長,為可持續性貿易創造新的機會。
《貿易的未來》是DMCC兩年一度、關于全球貿易變化的重要研究報告。它分析了技術、全球經濟趨勢和地緣政治對貿易未來的影響,重點關注貿易增長、供應鏈、貿易融資、基礎設施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報告闡釋了21世紀20年代貿易發展的前景,它為涉及貿易、貿易政策、國際投資和全球價值鏈企業運營人士提供寶貴參考信息。
行業及政策建議
DMCC《貿易的未來2022》報告為企業和政府提出了幾項建議。其行業建議包括通過電信科技(包括傳統和新科技)增加信息共享。這將有助于預測、緩沖和管理意外沖擊(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自然災害);促進貿易便利化流程的精簡與數字化。采用更迅速、自動化程度更高的海關程序和流程,幫助抵消貿易成本的持續增長;擴大和多元化跨企業信貸,這有助減輕風險。公司和金融中介機構應協調并加強公司間信用,攜手降低供應鏈中的風險;在與政府的協調下,把戰略重點聚焦經濟多元化,以提高經濟強韌性和可持續發展舉措,抵御油價沖擊和生產中與氣候相關的不確定性。
報告提出的政策建議包括繼續優先考慮填補貿易融資缺口,包括通過出口信貸機構、擴大營運資本方案以及支持中小企業出口商的新設施;促進貿易應是關鍵的政策重點,應優先考慮黏性較低的雙邊貿易關系,因為雙邊貿易流量的增加往往會導致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流量下降;政府擔保的銀行貸款應被用來購買貿易應收款項,并向供應鏈注入現金。此外,這些擔保貸款可以被證券化,并由中央銀行提供有關資金;進一步改進物流的表現。通過提高海關和邊境清關的效率,改善貿易與運輸的基礎設施質量,在政策方面對有價格競爭力的運輸服務給予便利,以此降低貿易成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